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菏泽seo公司方便火星(共)3篇

2024年菏泽seo公司方便火星 篇1

消费互联网时代正在远去,下一个独角兽会诞生在哪?

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大部分人都只关心创业者的结果,不看他们的过程,所以公众和媒体都很难真正地理解创业。所以无论是罗永浩还是贾跃亭,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唯一能证明这一切的,就是哪一天,被质疑的人拿出结果,让所有人闭嘴,在过去,普通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直到他们等到了某一天。

一.消费互联网的黄金年代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某种情结,似乎更喜欢屌丝逆袭花子翻身破落户有朝一日到公主象牙床上滚一滚的革命反转剧。所以至今2015年依然被很多人怀念和铭记,从三月“互联网+”的提出拉开了O2O大战的序幕。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上门到家O2O服务的疯狂,虽然当时大多都属于初创公司在这些领域小打小闹,但它们发出的动静也并不小。业内也热衷于对于这些初创公司胡乱地吹捧与预测,一时间,甚至有盖过团购、旅游等老牌O2O项目风头的势头。

不过从日常消费的角度来说,O2O在这两年让人充满了幸福感。

那时候,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O2O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消费经济模式”,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需要的服务。去年的整整一年,我们每天都在享受1元洗车、首单外卖减10元、1元上门洗衣、9.9元电影票和免费的美甲、微信支付优惠等各种优惠服务,虽然如今这样的补贴大战早已减退,但却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手机支付最方便的国家了,不信现在去公司楼下看看,路边的煎饼果子现在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结账了。

中关村,被称作国内创业环境晴雨表的一家咖啡馆如今人流寥寥

各类O2O补贴消失的证据就是前几个月的滴滴合并Uber中国事件,主流O2O的补贴大战似乎在2016慢慢走到了尽头,世界互联网的主流风向也不再眷顾吃喝玩乐,朋友圈里,专门投资美国科技公司的王煜全说过,美国的创业,正在向技术型公司转变,而这类技术型公司都会有三个特点:

1、相比国内,这些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相对很长,像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一类的项目最少要五年以上才会有成果。

2、资金需求大,一般起步要先烧掉几千万美元(这点和国内O2O的补贴大战相比,也不算太多)。

3、技术壁垒高。一般这种公司将最新科研成果商业化成功后,因为有专利和技术壁垒,这样的项目会有一定的门槛。

埃隆·马斯克9月公布了火星居住计划,而不久前SpaceX的“猎鹰9号”首次回收成功

在硅谷,下一个马斯克乔布斯们也许正谈论着可回收火箭、天空旅店和私人小型卫星,而在国内咖啡馆里创业依然围绕着直播网红、家政美甲,走进写字楼和咖啡店,各路二手车的广告充斥着北上广的各座电梯之间。

二.“互联网下半场”的背后折射出中生代渴望的话语权

很难说国内科技公司的主流有没有跑偏,但很多人看了网上那张四处流传的O2O阵亡名单后感慨,互联网除了BAT之外已经没有机会了,但就在不久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程维和张一鸣围坐一处,共同发声,希望让外界认可一个新概念,称他们为国内互联网下半场的“小三巨头”,他们甚至讨论出了一个全新的缩写“TMD(头条、美团、滴滴)”来概括自己。

“乌镇论剑”背后是新兴势力希望打破旧有的BAT格局

过去,很多人低估了今日头条的商业价值,高维度的互联网精英不会去使用和关注这种在他们眼中比较Low的新闻聚合产品,但它早期瞄准的恰恰是中低维度的大众市场,如今更是公开上线了“头条外搜索”功能,几年来对今日头条的低估是它能在BAT眼皮底下长这么大的原因,而当张一鸣开始强调机器算法和信息分发时,外界才反应过来,并且把更多的对未来趋势的想象投射在了这家公司身上。

中生代创始人渴望更多的话语权,所以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这个由美团CEO王兴提出的概念,还是精准的指出了中国互联网依靠PC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已过的事实。

三.真正的资本寒冬可能还远未来临

深感趋势红利远去的不仅仅是创业者,就在前不久,非著名投资人曲凯宣布离开风投圈投身内容创业,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我不做VC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续媒体爆料称有些投资人基本已处于休假状态,即使有很多投资机构仍然在到处看项目,但是出手却非常谨慎也显得非常正常,事实上,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经常就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说现在资本环境越来越恶劣,经济也逐渐下行。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处于寒冬期,许多投资机构投资步伐放缓,而媒体眼中一些同质化、差服务、弱资金的初创O2O企业的消失,似乎也坐实了大部分人口中“资本寒冬”来临的证据。

老一代互联网人对于寒冬两个字有着深刻的记忆,2000年6月30日,网易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紧接着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崩溃,纳斯达克崩盘。网易股价节节下降,并先后经历了各种问题,阿里派蔡崇信去美国和香港裁掉刚刚成立的办事处,这样的困境,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根本从未出现过。

如果十几年前的那段时间连网易和阿里都需要匍匐前进,那么2015下半年开始盛传的资本寒冬论调可能从未来临。

李开复在最近的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最近还看到的某一个国内的VC,对一个首次融资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三个人的项目,开出了两千万美元的投资额,八千万美元的估值。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只要你选的领域是重要的,然后创业者是明星级别的,那么其实没有什么资本寒冬。”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委婉的说法,因为其他投资人会直接告诉你:“现在创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尽管如此,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投资人依然在寻找优秀的项目,从这层角度看,资本寒冬永远都是一场相对论。

四.2016当马云都不再谈电子商务了,巨头的担忧是什么?

前段时间马云在“云栖大会”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企业,马云用了一个词“新零售”。当时我和一票记者在下面听了,深以为然,一直以来,整个互联网的趋势都是朝着越来越重,而互联网的元素却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过去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二元对立模型,渐渐地已经无法解释这个商业时代各种多元模式了。

大家都知道传统企业过去三十年靠的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做渠道型的生意,但是我想说的是实际上很多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它做的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事情,只不过它的不对称,可能比传统企业要强一点。以搜索引擎为例,它实际上是把很多信息汇总起来,从年初爆发的医疗推广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上看,如今这种情况大家看到了,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了。

似乎一切以信息不对称为盈利前提的公司,都开始感到环境的严峻。

阿里过去十年的成长还是基于对于人,对于商品,对于平台模式的深度认知。互联网在流量分割完成后,有些人会认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强,这也导致新竞争对手要杀出来很难。无论是冲击阿里的电商,还是冲击腾讯的社交,都非常难。但中产消费起来后,对于海外进口消费的电商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也是未来电商增长新的一块蛋糕。所以阿里做的再厉害,依然会有例如小红书严选杀出来。

交易的本质是人群,而人群被社交工具和社群高度碎片化之后,更容易被相同的价值观所吸引,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于单一的线上入口,同样的道理,信息渠道型企业模式开始慢慢要让位于产品型的企业模式。

五.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完全有规律可循

第一阶段,就是资讯和信息的连接,打通了信息流;这个阶段诞生了百度,腾讯等企业,因为快速增长的站点和网民,需要信息的检索与基本的社交服务,而最早的网址导航,电子邮件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阶段,随着技术的普及,涉足线上交易服务,打通了资金流;这个阶段,阿里,京东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个阶段阿里作为先行者,对于国内互联网进程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最早的互联网信用和担保体系,未来所有的电商都将基于此继续发展。

第三阶段,就是围绕交易的线下供应链的整合。诞生了一批围绕重产业的企业出现,开始着重于某些万亿产业的效率与成本。“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本质上都是在呼唤重产业中诞生互联网新巨头,去彻底颠覆过去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中由于经营分散、长渠道、和信息不对称积累的低效率与高成本问题。

富士康内部的机器人比赛,机器人代替工人目前还是关乎“效率与成本”的博弈,但它的结果早已注定

眼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国内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的各个垂直细分行业都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机会:产业转型升级。可是,放眼全球,却很少有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在更下沉的行业,应该说,互联网下半场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

六.愈来愈重的产业互联网会成为2017的主流吗?

那么,有人问,在消费互联网势穷之后,大数据,人工智能又方兴未艾,下一波的互联网创业独角兽的主流形态是什么样?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新的概念,叫做“产业互联网”。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什么叫“产业互联网”,有广义狭义之分。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内部互联网化,同时也对研发、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等各个环节进行互联网渗透,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互联网还将打通上下游,完成产业链改造,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听上去这道趋势很让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沮丧,因为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一个三五人的团队加上一个好的创业故事和一笔迅速到位的融资就能马上干起来的。毫无疑问,下一波的创业门槛已经变高了。

比如在长链条的传统家装行业,这个产业有四万亿的市场空间,但过去还没有诞生一家超百亿规模的企业,当涉及到设计、制作、交付、营销、物流甚至金融服务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最擅长的信息连接模式似乎不够用了,也很难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把控。

肖金旺(音)是二代外来工人,在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下,他有了融入城市工作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在数字时代,无论个体还是企业都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将资产进行数字化,并通过互联协作来扩大数字化资产的使用,增加营收,从而形成一种生态。

七.要诞生下一个独角兽,市场环境需要具备哪四种条件

以传统的家装产业为例,这个行业目前正有一批以土巴兔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企业正在受到关注,如果愿意俯下身去研究这些过去不算非常显眼的重产业模式互联网企业,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未来诞生出产业互联网新巨头的行业需要具备了哪些特征:

1.首先,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规模需要足够大

如果要诞生新巨头,这样行业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比如千亿级或万亿级;而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家装白皮书显示,目前家装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万亿元( 数据来自于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白皮书》),并且还将持续增长,这也给从中诞生一家产业互联网巨头制造了先决条件:市场规模必须足够的大。

2.产业链下游企业总数繁多且分散,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性

如果一个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碎片化程度高,那么就迫切需要互联网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如互联网家装的出现,有效整合了家装产业链条上的资源与参与者,平台汇聚了优质建材供应商、装修公司、工长、设计师等,极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率。

而在过去,这些企业和服务单位可能只能各自为战,呈现出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这种状态当然没有用户体验可言。而用户体验不足的地方,就有产生新物种的商业价值。

3.这个产业生产、采购、分销等环节链过长,信息化程度低

这就考验从中诞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否能够精简渠道,真正实现上下游的以需定产。比如家装产业链条极长、环节繁多,从生产制造到销售要经过层层分销,不仅抬高了成本,也造成产业的冗余。目前,业内如土巴兔通过建立供应链F2C体系及云调度整体运营系统,打通采购、物流、安装入口,保证家居建材从厂商到用户的直接供给,以需定产,实现了装修流程的智能化监管以及工人与材料的智能化调配,有效保证工期。

4.用户在这个行业有明显的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第四点来自于消费升级,从用户的角度看,家装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服务的产业,现在的大城市的新中产阶级需要的是动动手指的一站式服务,并且提供个性化定制。用户渴望把自己从传统装修冗长,低效,体验差的服务中解放出来,而另一边,智能家居、家庭大数据一类的产品和服务又需要进入家族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这就为产业互联网实现对家装业的改造,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新诞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才能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

结语:

美国著名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著作《创新者的窘境》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机构的能力体现在其流程和价值观中,而且正是构成当前业务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市场的破坏性变化。对于互联网从未涉足过的传统重产业,2017年或许是一个新的元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风口当然会再来,但草根创业者和咖啡馆投资人书写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恐怕已经和2016一起慢慢离我们远去了。

作者介绍:舍予兄,原名舒扬,传媒分析师,内容传播新书《共鸣》作者。创业邦授权发布ssshuyang9451ddshuyang9451shuyang9451

2024年菏泽seo公司方便火星 篇2

地球只剩下4、50亿年的寿命了,到时候人类全部灭亡,想想都可怕。说是4、50亿年,那是地球的最终寿命,实际上10个8个亿年后,地球可能就不宜居了,这还不包括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的影响。怎么办?到那时人类将何去何从?

很多人都会说,星际移民啊,到那时候,我们的科技空前发展,宇宙飞船早已经接近光束,想上哪就上哪。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实际上,我不是打击人类的情绪,科技再如何发展,人类的寿命就是百八十年,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就这么一点寿命,在以光年为距离计算单位的宇宙中,就算是使用光速飞行,你又能跑多远?实际上,宇宙中航行的困难,远比人类目前所知道的要复杂、巨大无数倍,甚至人类不可逾越。

那怎么办?难道人类就这么在地球上等死吗?

当然不能,聪明的人类,怎么可能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于是,人类想到了地球的同门兄弟--火星。

火星,是距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距离地球只有5500万公里到4亿公里,和那些动勿几十亿光年的星球相比,简直就是“近在咫尺”。在太阳系中,人类找来找去,“就他了”!

虽然说火星的条件相对其他行星比较理想,这只是说火星通过改造,有可能达到人类基本宜居条件,但是改造火星,谈何容易。

目前的火星,自然条件和地球有着天壤之别,火星上几乎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是没有氧气,大气层也非常的稀薄。火星上的气温寒冷干燥,每天都漫天飞舞着沙尘暴。由于火星大气层极其稀薄,宇宙高能射线和太空陨石可以毫无阻拦地闯入火星。因此,人类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必须对火星进行改造。

一、设法提高火星温度

火星的平均温度是在零下55摄氏度,最冷的地方是零下100多摄氏度,温度最高的地方是在火星赤道,这里的气温最高可达22度。除了这里的附近,人类都不能适应。

那么如何设法提高火星的温度呢?人类想出了以下几个办法 :

1、反射太阳光

聪明的人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太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不制造几面大镜子,发射到火星的一个特定轨道上,通过相互之间的反射,将太阳的光线投射到火星上,火星会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升温。

2、利用温室效应

你可能会说,火星上几乎没有空气,哪来的温室效应呢?这一点你说得对,但是,没有温室效应,人类可以创造条件啊。人们不是经常说 :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吗?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

①人类可以找一个含富氨气的小行星来撞击火星,让大量的氨气释放出来,给火星创造温室效应。

②人类先在火星上建设很多化工厂,把在地球上人类痛恨的那些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行为都用上,这样,100年以内,火星温度就会上升到30度左右。

怎么样?人类是不是非常聪明啊!

二、解决水的问题

人类之所以把移民的目标放在火星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火星上有水。不过这些水,基本上都是在火星的北极,以冰的形态存在。这是在火星当年有大量的水资源时期保留下来的,但是这些水,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还是需要解决大量水的问题。

1、融化上述的冰

虽说火星上的冰融化了也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的需要,但是,在水资源极度缺少的情况下,有总比没有强。特别是人类开发火星的初期,用水量不是非常大,那些冰水基本上也够用了。利用人类可以制造的温室效应,使火星北极的冰融化。甚至可以发射核弹,在火星的北极爆炸,迫使这些冰融化。

2、彗星撞火星

彗星,含有大量的冰块,因此,人们将彗星也叫做“脏雪球”,人类可以将很多这些含水量巨大的彗星降落在火星上,就可以迅速解决火星上的水资源。

3、从地球运送

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人类可以用飞船将地球上的水送到火星上。但是这种办法成本太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不会采用。

三、解决氧气的问题

火星上有着稀薄的大气层,而在火星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占据主要位置。

我们上面说过,解决了火星上的水的问题,就可以种植植物了。而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重要条件之一。只要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不愁火星上的氧气问题了。

只要是火星上有了氧气,再加上上面所说的两个条件,火星上就是一个基本宜居的星球。

但是,虽然最主要的只有三个条件,但是这三个条件的形成,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长,甚至没有几个万年难以形成。而改造的最初阶段,几乎就是“不见成效”。这就需要人类无数代的不懈努力,需要最初的开发者,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经过漫长时间对火星的改造,达到人类基本宜居的基本条件。

但是,人们又说 : “计划没有变化快”。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改造还没有开始,什么时候开始,也是一个未知数,至少也需要等到人类科技可以完成登录火星的时候才能做出计划。

到那时, 整个太阳系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火星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都不是目前人类可以掌握的,更是无法控制。因此,人类移居火星,目前还只是想一下,未来能不能,什么时候能,都是一个遥远的未知数。

更何况,如果地球因为太阳的变化而不能宜居了,那么火星上的情况,是不是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呢?

2024年菏泽seo公司方便火星 篇3

这个计划叫“火星一号”计划。它拥有所有骗局的共同特征,唯一缺乏的恰恰是它的科学性。

(火星一号移民计划)

有人将“火星一号”计划与美国商人埃隆·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相混淆,这是不对的。虽然目标都是将人送上火星,但实际上这是由两个不同机构炒作的完全不同的计划。

最近曝出消息的是荷兰人巴斯·朗斯多普创立的非盈利组织“火星一号基金会”的运营公司Mars One Ventures宣布破产。

2012年,巴斯·朗斯多普创立“火星一号”并向外发布公告,说他们计划向火星发射一艘载人飞船,将两男两女共四人送上火星,并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一个永久的殖民地”。

(巴斯·朗斯多普)

Mars One Ventures是个营利性公司,这个公司加上“火星一号基金会”总共只有4个人,注册地址在荷兰阿默斯福特的一个办公楼,办公室是租的“灵活办公区”。Mars One Ventures公司下面还有一个下属的“星际传媒集团”,负责出售转播权和拉广告。

有了吸引眼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有了运营的机构,接下来就是对目标进行包装。

“火星一号”项目对外宣称说现在人类移民火星的所有条件已经成熟,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吃第一口螃蟹。“火星一号”声称他们将在2020年就发射一个机器人火星着陆器和火星轨道器,然后在2024年将组成一个四人机组,在2026年这几个人将“定居”火星,不会返回地球。

(火星一号)

Mars One不是航空航天公司,也不会制造硬件。巴斯·朗斯多普假设所有主要部件都可以在航空航天市场上买到,并且说“火星一号”已经确定了火星任务的每个部分至少有一个潜在的供应商。2012年8月31日,“火星一号”宣布收到其第一批赞助商的资金,赞助商包括Byte Internet(荷兰互联网提供商); 荷兰法律公司VBC Notarissen; 荷兰咨询公司MeetIn; New-Energy.tv(一个专注于能源和气候的独立荷兰网站); 和Dejan SEO(一家位于澳大利亚的搜索引擎优化公司)。

经过一番市场预热和媒体炒作,“火星一号”鸣锣开张,它的第一步计划是向全球招募第一批登陆火星的志愿者。报名参加海选的需要跟据本国经济情况缴纳从5美元到75美元不等的报名费,第一批报名截止时间是2013年8月31日。据“火星一号”其后宣布,共有20万人提交了报名表,有4,227名申请人支付了注册费。

2013年底,“火星一号”宣布共有来自107个国家的1058名申请人被选中,有2人来自咱们这儿。其中有586名男性(55.4%)和472名女性(44.6%)。有347人拥有学士学位,159人拥有硕士学位,29人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申请人年龄在36岁以下且受过良好教育。

从上面的资料看,所谓的一万中国人报名估计绝大多数也就是在它网站上填了个表,实际交钱的并没有多少,有消息说交了钱加起来凑不够100个。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向国外帐户付款并不是那么简单,不像今天你刷个微信或支付宝就可以交钱了,那时候你需要刷国际信用卡的。许多人一到付款页面就打住了,倒不是嫌11美元多,而是它麻烦啊!

(火星一号基金付款页面)“火星一号”热闹了几年,在这几年里它到底做了些什么?搞宣传。

它通过海选活动招了一千多人,然后搞一轮又一轮的海选活动,同时候选者想要进入下一轮是要交费的,你交的越多,入选的机会就越大;到了第三轮后,候选者想进入“最终面试名单”需要将其财产的75%捐赠给“火星一号”,理由很简单,你去火星的是张单程票,人都回不来了,要财产干啥?

事实上没有人真正去参加到最后的面试,没有人跟荷兰“火星一号”的团队成员实际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所谓的筛选就是,他给你放一段宣传视频,然后你在他们提供的表格里勾选“Yes”或“No”。“火星一号”的创始人承认,这就像玩一个电脑游戏,你需要购买“点卡”,钱捐够了才可以进下一轮。

(火星单程票)

我们都知道筛选一名航天员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与考核的,只有各方面素质优异的佼佼者才能被选中,但“火星一号”显然不是这样,他们玩的就是一个十分刺激的游戏:你是一个火星迷?你愿意为了第一个登上火星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那好,拿钱来。“火星一号”破产。

尽管没有任何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和任何一间航天公司看好这个要在202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的项目,但“火星一号”和它的创始团队一直在欺骗可怜的火星迷们,直到从他们的钱包里榨干最后一枚硬币。

2017 年2月5日,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Mars One Ventures AG的股票交易暂停。Mars One 于2019年1月15日被瑞士法院宣布破产,并作为一家公司永久解散。

(梦想破灭)

游戏结束。

它的网站mars-one到现在还能登录。你想去看看吗?

猜你喜欢